close



過年走了一趟墨林社區,跟著家人走馬看花,與6年前跟著同學來做田調的心情完全不一樣。


那時,墨林社區沒有無米樂,也沒有很多的觀光客,當然更沒有許許多多的文宣充斥在各各據點裡面。因為那時候墨林社區剛剛起步,有小小古樸的文物館,還有許多熱情的阿婆、阿公招待我們,跟我們分享墨林村的點點滴滴。甚至我還記得有一個米廠的阿媽,幫我做了一個水壺提袋,還大方出借腳踏車一台,使我們這一組在同學裡面可神氣了,騎著腳踏車到處亂跑。跑到一個在睡覺的阿公家裡,硬是把人家吵起來,聊聊天,吃吃好吃的木瓜,那種心情真的是年輕不懂事的輕狂。但是現在回想起來,也許墨林村就是要以這樣的心情去遊玩才適合。


現在,墨林村被規劃成菁寮生活博物館的一部份,使大家可以按照文宣上的據點,一家一家的參觀,收集印章蓋出來的圖像和特色文宣簡介。而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在電視「福氣又安康」裡面出現過的腳踏車店,在當時看電視時還在想哪裡有這種腳踏車店,沒想到我卻早在6年前就看過了,當初那由旅社改建成的腳踏車店現在變成許多觀光客照相的地方了。而對面的百年藥舖,也許是古建築的脆弱所以現在不太喜歡給觀光客參觀了,但是看著表姐若無其事的拿著文宣進去蓋印章,那麼情形真是好笑。因為表姐不知道裡面不能參觀了,當然他也不知道藥鋪的主人就站在他旁邊,看著她進去(然後他也跟進去了),然後一堆觀光客也進去了~那情形真是尷尬又無奈阿~因為文宣上還是有印那間藥鋪阿~所以觀光客看了當然會想進去阿~


不過言歸正傳,其實我想講的是這幾年經過大家的努力,把小鄉村利用藺草、客家花布、老理髮店、百年藥舖、冰果室等等的景點創造出許多價值出來,在6年前的我是完全不知且無法預測的。這些價值透過媒體宣傳讓大家認識了這裡,但是我覺得最珍貴的應該不是這些華麗漂亮的文宣簡介(因為包含我在內,有時是拿了文宣就走,也不細細體會現場的感覺,反而是回家才在看簡介)而是細細的、慢慢的透過跟這些村民的聊天才是最為珍貴的回憶吧。


PS本來要去看看藺草的發展狀況,但是只看到兩三家擺攤在外面販售,問了路邊的大哥,他說因為藺草有生長的季節性,所以現在比較少看到。


有點失望來錯時間了,只好翻拍墨林文物館的文宣給大家看ㄌ唷~




 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月桃戲下的蘋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